• <td id="lflga"><ruby id="lflga"></ruby></td><acronym id="lflga"></acronym>
  • <table id="lflga"></table>

    <p id="lflga"><strong id="lflga"><xmp id="lflga"></xmp></strong></p>
  • <p id="lflga"></p>
    1. <pre id="lflga"><ruby id="lflga"></ruby></pre>
      首頁 > 新聞資訊 > 顯微鏡下DNA晶體似萬花筒

      顯微鏡下DNA晶體似萬花筒

       林登·格萊德希爾(Linden Gledhill)是一位生物化學家,同時也是一位攝影師,他大部分的業余時間都在觀察顯微鏡下的世界。

      白天,格萊德希爾的工作是開發治療癌癥的藥物,其余時間則是在拍攝各種高放大倍數的顯微圖片,包括從精致的雪花到奇妙的干涉圖案。

      最近,格萊德希爾開始對DNA晶體著迷,顯微鏡下的這些結晶給人以迷幻的效果。

      格萊德希爾說,“以前我在研究論文中見到過一些圖片,但是直接看到的時候,我還是沒有準備好,它們實在是美得太驚艷了。”

      在懸浮著一條雙螺旋分子的溶液逐漸蒸發時,DNA晶體就會形成,而且其形狀會由于雙鏈存儲的信息不同而改變。

      在交叉偏振光下,這些DNA晶體展示出類似萬花筒的顏色和形狀變化。格萊德希爾說:“晶體結構的千變萬化令人驚嘆。”

        科學家嘗試了許多方法才學會捕捉這些微小的奇觀。格萊德希爾一開始將一片蓋玻片蓋在高濃度的合成DNA溶液上面。他取用的是短片段,因為短片段趨向于形成更為多樣的形狀。

         隨著液體蒸發,晶體開始迅速形成。格萊德希爾利用接在顯微鏡上的佳能EOS 5D mark II相機,在高達10000倍的放大倍數下進行拍攝。

      格萊德希爾拍出來的照片與教科書上的分子圖片完全不同,更像是飽含迷幻色彩的藝術作品。

      在大約三個月里的夜間和周末時間,格萊德希爾都在進行DNA晶體拍攝,他一共拍了約15000張圖片,并制作了視頻和GIF動圖,以展示晶體形成的整個過程。

      格萊德希爾將相機設置成定時拍攝,捕捉了數千張圖片,在制作視頻時每一秒需要24張圖片。

      “復雜性在于,你不知道會形成什么樣的形狀,也不知道會有多漂亮,因此很大程度上是碰碰運氣。”格萊德希爾說道。

        拍攝的過程實際上是非常令人有成就感的。在自己的主業中,格萊德希爾可能會花費數月,甚至數年的時間開發一種藥物,還不確定這種藥物是否能像預想的那樣奏效;而在拍攝過程中,相機會很快給出結果。

      格萊德希爾說:“我的攝影項目通常會在幾個星期里完成,因此幾乎都是立即體驗到滿足感。”

        這組圖片還將幫助“自閉癥之聲”(Autism Speaks)組織的“MSSNG”活動籌集資金,以創建一個開源的、來自自閉癥患者及其家庭成員的基因組測序數據庫。

      文章來源:http://news.ts.cn/content/2015-09/02/content_11768720_15.htm

      文章出自:科信儀器 轉載時必須以鏈接形式注明作者和原始出處及本聲明。
      本文鏈接地址:http://www.www-56903.com/item_99_127_0.shtml



      首頁 > 新聞資訊 > 顯微鏡下DNA晶體似萬花筒
      国产丝雨多人互换在线观看|国产色噜噜噜在线精品|国产九九自拍久在线观看|色久综合网精品一区|国产午夜无码片在线观看
      頁面執行0.102690 秒