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<td id="lflga"><ruby id="lflga"></ruby></td><acronym id="lflga"></acronym>
  • <table id="lflga"></table>

    <p id="lflga"><strong id="lflga"><xmp id="lflga"></xmp></strong></p>
  • <p id="lflga"></p>
    1. <pre id="lflga"><ruby id="lflga"></ruby></pre>
      首頁 > 常用術語 > 革蘭染色法

      革蘭染色法

              自然界存在多種多樣病菌,如何將這些病菌加以鑒別、分類,并選擇有效藥物進行治療這是很重要的問題。革蘭氏染色法,能夠把細菌分為兩大類:采用這種染色方法,是先用龍膽紫(亦稱結晶紫)來染病菌,所有細菌都染成了紫色,然后再涂以革蘭氏碘液,來加強染料與菌體的結合,再用95%的酒精來脫色2030秒鐘,有些細菌不被脫色,仍保留紫色,有些細菌被脫色變成無色,最后再用復紅或沙黃復染1分鐘,結果已被脫色的細菌被染成紅色,未脫色的細菌仍然保持紫色,不再著色,這樣,凡被染成紫色的細菌稱為革蘭氏陽性菌(G﹢菌染成紅色的稱為革蘭氏陽性菌(G-) 革蘭氏染色法的意義就在于鑒別細菌,把眾多的細菌分為兩大類,革蘭氏陽性菌和革蘭氏陰性菌。大多數化膿性球菌都屬于革蘭氏陽性菌,它們能產生外毒素使人致病,而大多數腸道菌多屬于革蘭氏陰性菌,它們產生內毒素,靠內毒素使人致病。在治療上,大多數革蘭氏陽性菌都對青霉素敏感(結核桿菌對青霉素不敏感);而革蘭氏陰性菌則對青霉素不敏感(但奈瑟氏菌中的流行性腦膜炎雙球菌和淋病雙球菌對青霉素敏感),而對鏈霉素、氯霉素等敏感。所以首先區分病原菌是革蘭氏陽性菌還是陰性菌,在選擇抗生素方面意義重大。

             革蘭氏染色的結果取決于細菌細胞壁的結構即革蘭氏染色原理為

      G﹢菌:細胞壁厚,肽聚糖網狀分子形成一種透性障,當乙醇脫色時,肽聚糖脫水而孔障縮小,故保留結晶紫-碘復合物在細胞膜上。呈紫色。 

      Gˉ菌:肽聚糖層薄,交聯松散,乙醇脫色不能使其結構收縮,其脂含量高,乙醇將脂溶解,縫隙加大,結晶紫-碘復合物溶出細胞壁,沙黃復染后呈紅色。

       

      BL-160Z科研級三目攝像生物顯微鏡

      革蘭氏染色反應

      革蘭氏染色反應是細菌分類和鑒定的重要性狀。它是1884年由丹麥醫師Gram創立的。革蘭氏染色法Gram stain)不僅能觀察到細菌的形態而且還可將所有細菌區分為兩大類:染色反應呈藍紫色的稱為革蘭氏陽性細菌,用G+表示;染色反應呈紅色(復染顏色)的稱為革蘭氏陰性細菌,用G-表示。

      細菌對于革蘭氏染色的不同反應,是由于它們細胞壁的成分和結構不同而造成的。革蘭氏陽性細菌的細胞壁較厚(2080nm)主要是由肽聚糖和磷壁酸組成的,僅有一層結構,主要成分為肽聚糖,占細胞壁干重的50%90%。在染色過程中,當用乙醇處理時,由于脫水而引起網狀結構中的孔徑變小,通透性降低,使結晶紫-碘復合物被保留在細胞內而不易脫色,因此,呈現藍紫色;革蘭氏陰性細菌的細胞壁中肽聚糖含量低,而脂類物質含量高,當用乙醇處理時,脂類物質溶解,細胞壁的通透性增加,使結晶紫-碘復合物易被乙醇抽出而脫色,然后又被染上了復染液(番紅)的顏色,因此呈現紅色。

      革蘭氏陽性細菌:金黃葡萄球菌、鏈球菌、腸球菌、利斯特……

         革蘭氏陰性桿菌:克雷白桿菌、大腸桿菌、綠膿桿菌、流感嗜血桿菌、沙門氏菌 

      世紀科信生物顯微鏡:http://www.www-56903.com/shengwu_2_0.shtml

       

      文章出自:科信儀器 轉載時必須以鏈接形式注明作者和原始出處及本聲明。
      本文鏈接地址:http://www.www-56903.com/item_8_141_0.shtml



      首頁 > 常用術語 > 革蘭染色法
      国产丝雨多人互换在线观看|国产色噜噜噜在线精品|国产九九自拍久在线观看|色久综合网精品一区|国产午夜无码片在线观看
      頁面執行0.092009 秒